v$5hEo*
合上这本书我首先想到了白求恩。曾学过《纪念白求恩》的文章,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,五十多岁了,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,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,不远万里,来到中国。去年春上到延安,后来到五台山工作,不幸以身殉职。一个外国人,毫无利己的动机,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,这是什么精神?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,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,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。”其实像白求恩这样拥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人还有很多,20世纪思想家、人道主义者史怀哲便是其中的一位。 2=-fnG.
诺贝尔获得者,德国阿尔伯特•史怀哲著的《行走在非洲丛林》是一部自传,记录了史怀哲1913年至1917年间在非洲丛林救助当地人的故事。这部自传书很有意思,刚打开时,我还以为是一部论文,读起来又像是日记,作者很细致地记录了四年间非洲中部的自然景观、社会风俗、人文面貌以及当地原住民的生活、病痛及医治情况。如今,读这本书,便再一次带你走进了100年前的加蓬,重读那段历史,很可惜的是当时没有照相机,要是这本书再配上一些照片,那就更直观了,所以说影像记录其实是很必要的。
k`o.
从本书中可以看出,100多年前,加蓬地区最危险的敌人不是豹子、鳄鱼,而是河马,特别是人们在非洲行船时最危险。因为非洲丛林树木茂盛,木材买卖和运输不方便,而且那时欧洲人觉得非洲人很懒惰,劳动不积极,想法滞后。其实,那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观念不同,作者在非洲生活了四年,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接触,甚至生活在一起,他才渐渐懂得和理解了非洲人独特的价值观。用编者的话来说,这本书既是史怀哲的生活记录,也是非洲中部的民族志,它会带领读者探寻到非洲丛林中的奥秘。同时,它还是难得的医学史料,在20世纪初,缺医少药的非洲地区都有哪些常见疾病?当地人忍受着怎样的病痛?什么是治疗这些疾病最有效、最经济的办法?读者都会在书中找到答案…… 4e+Q& |